安顺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、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,苗族的"游"和"跳场"、瑶族的"凿壁谈婚"和"埋蛋择婿"、布依族的"丢花包"等,都各有特点,饶有风趣。
仡佬族的婚俗十分古朴淳厚,迎娶都很简朴,迎亲不用车轿,更不必猪羊彩礼,新娘自撑一伞,接亲和送亲者步行送往夫家。新娘到夫家不拜天地不拜堂,由迎亲者直接引入洞房。此时,男方家就在洞房外,由长辈亲人轮番向送亲者敬酒。敬酒毕,仪式即告结束。当晚,寨邻们特别是青年男女,都会约友聚集到新房唱歌跳舞,表演文娱节目,以示祝贺。
仡佬族婚嫁习俗是一项程序繁杂、礼制规范的民间礼仪活动。仡佬族早期婚姻是自由的,青年男女在劳动生活中通过接触,互相了解,相互爱慕产生爱情。民歌“新编背篼篾条黄,一打猪草二望郎,快把猪草打满背,大树底下摆家常。” “新打锄头口口薄,薅草犹如剃脑壳,只要妹妹心合意,薅草薅到豆子角。”唱的便是仡佬族姑娘与情人相会于野,以天地为证,以大树为媒的自由恋爱。
封建社会,吸纳了汉文化的婚俗礼仪后,婚姻受到限制,讲究“门当户对”、“三媒六证”,讲究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等,逐步形成媒证婚姻。即男方如果看上谁家姑娘,必要通过媒婆(人)去撮合,在征得女方同意的情况下双方才协商婚嫁的具体事情。
男方不可向女方直接提婚,女方更不会主动向男方提亲,即或与男方有一定的关系,女方也只能将信息巧妙透露给男方,再由男方请媒人提亲,不能请“倒媒”(自己请媒人谈自己的姑娘)。男方的程序为提亲、发茶、装香、开庚、报期和迎娶。女方相应为放话、盘媒、备嫁、出嫁。
布依族群众请客除有黑糯米饭和丰盛的菜肴外,特别喜欢用猪肉待客,他们认为,猪肉预示来年的好收成,用猪肉敬客人,是祝贺客人的猪养得大,收成好。
侗族团圆酒,特别是玉屏朝阳、大湾一带侗家人宴请亲朋好友或贵客时,都要拿出自酿的陈年醇和米酒。并邀请本村寨德高望重的人来作陪,十分热闹。侗家人讲究的是"酒满敬人,饭满侮人"。所以,斟酒必须斟满。敬酒劝酒的声音越宏亮,表明气氛越热烈,宾主越友好。喝酒时,还往往以友情、丰收、祝颂为题对唱酒歌。散席之前,男女主人还要给大家斟一杯"团圆酒",互致敬意,一饮而尽。
摇马郎,苗族的摇马郎,黔东南苗族喊天节,包车去黔东南苗族看摇马郎群众请客时,喝酒重于吃肉,吸烟重于喝茶,以糯米饭为贵。酒宴上,鸡头、鸭头、猪头视为尊贵。一般客人待之以酒肉与豆腐,上客要杀鸡宰鸭,上上客则要宰杀小猪,宰杀小猪是款待客人的最高礼节。
安顺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,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礼俗,表现了他们热情好客、团结和睦、理智文明的美德。 苗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。有稀客、贵客来到苗寨,往往是主人家请客喝酒吃饭以后,主人家的兄弟、房族、友邻甚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,真可谓"一家客人全寨亲"。苗家请客大都有鸡、鸭、鱼、肉和木耳、香菇、豆腐、豆芽,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鱼、盐酸菜、香肠、血豆腐等菜肴。不仅要敬酒劝酒,还要唱古歌、飞歌助兴。